位置导航:首页 >> BetWay88体育平台 >> 正文

以博爱为翼 与肾友同行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红十字会开展“肾途有伴·红心相守”志愿服务侧记

时间:2025-11-25

透析机规律的嗡鸣,是尿毒症患者生命里最熟悉的背景音。对于长期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他们而言,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痛楚,还要面对漫长治疗中滋生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这些常常成为更难逾越的“心墙”。为了推倒这堵墙,让温暖照进患者生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红十字会联合区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区三医院”)以及专业的社工团队、热心的志愿者,共同编织了一张跨越医院与家庭的“关爱网络”,为这群特殊的“肾友”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

以博爱为引,锚定服务方向

2025年年初,在区红十字医务社工项目工作会上,区三医院红十字“博爱小屋”站点社工小何向区红十字会反馈了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长期透析患者面临着身心双重困境,他们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技术维系生命,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怀与陪伴,驱散疾病带来的阴霾。

“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红十字会的宗旨,患者的困境就是红十字会行动的指令。针对长期透析患者困境,区红十字会立即与区三医院对接,由“博爱小屋”站点社工联动医院血透科共同对尿毒症患者需求进行调研,围绕康复管理、情绪支持两大核心需求,制订“肾途有伴·红心相守”志愿服务项目方案。

同年5月,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健康来敲门”探访、“肾”命加油站、志愿队伍建设三大服务模块,探索“医疗—心理—社会”三维肾病患者全程式治疗康复服务模式。

区红十字会积极整合资源,并快速明确了各方职责:红十字会负责整体策划、资源对接与资金保障;医院承担患者筛选、健康档案建立及医疗指导工作;社工团队聚焦心理疏导与服务细节优化;志愿者负责日常陪伴与生活照料。

经院方与医务社工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0名急需帮助的患者组建“肾友小组”。由区红十字会整合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医院与社工共同为患者建立“一人一档”,确保档案信息既包含专业医疗数据,又涵盖患者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细节,为精准服务提供依据。

在区红十字会的统筹调度下,志愿服务有序开展,从每月的入户探访到集体活动,从健康指导到心理慰藉,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让博爱精神渗透到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以初心为证,收获温暖回响

“李阿姨您好,我们来看您了,今天感觉怎么样?医护人员马上给您做健康检查。”每月一次的入户探访,由社工组织医护人员、志愿者组成“关爱小分队”带着为肾友专门采购的物资上门。

在李阿姨家,医护人员手把手教她伤口消毒,社工和志愿者陪伴着李阿姨与她闲聊,询问近期身体近况、饮食、居家护理存在的问题。每次探访后,社工和志愿者都会收集服务反馈,会同医护人员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确保关爱不打折扣。

为帮助肾友走出孤独,在肾友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项目团队会组织肾友近郊旅游。从联系车辆、规划旅游路线,到安排医护人员、志愿者全程陪护,每个环节都认真落实。在夏河溪湿地公园,参观棕编艺术中心,让肾友感受传统工艺的韧性,通过集体游戏有效打破病友间的心理隔阂,帮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重建社交信心,建立属于他们的“朋友圈”,增进交流、共同抗击病魔;此外,志愿者还给肾友详细讲解用药知识,教授八段锦,为肾友的长期健康提供科学、可行的锻炼方式。

以使命为舟,驶向更远的未来

“肾途有伴·红心相守”志愿服务实践,展示出红十字会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救助与服务,更在于搭建平台、凝聚力量,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温暖。

项目精准锚定医疗服务场景需求,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从“博爱小屋”志愿服务队长期深耕区三医院一线的骨干群体中,择优吸纳45名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志愿者,组建高素质服务队伍;聚焦医患沟通、疾病认知、应急处置核心能力,系统性开展专题培训,全面夯实志愿者专业服务功底;制定志愿者管理及激励制度,年末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志愿者予以正式表彰,以正向激励凝聚公益共识。通过招募遴选、专业培育、规范管理、激励保障全链条标准化运作,推动志愿力量向专业化、长效化深度进阶,为患者送上更优质、更暖心、更可靠的志愿服务,让公益之光在医疗服务一线持续绽放温暖力量。

6个月的统筹实践,让志愿服务的成效不断显现。肾友的笑容多了、信心足了,多方联动的模式也愈发成熟。

从肾友的变化来看,10名服务对象病情趋于稳定,大部分服务对象透析间隔期血压、血钾等关键指标波动幅度缩小,并发症发生率较服务前有所下降;居家护理技能的提升,减少了肾友因护理不当导致的院外就医次数,平均每月每人减少1至2次门诊就诊。通过采用焦虑抑郁量表(SAS/SDS)对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服务对象群体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阳性特征及抑郁情绪阳性特征的人员占比均实现显著下降,整体情绪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肾友互助群” 的搭建,为患者构建了良好的交流与支持平台,成功推动患者从以往独自应对疾病的状态,转变为在群体中相互陪伴、彼此支撑的积极模式。在相关反馈中,绝大多数患者表示,在社群里能够切实感受到来自同伴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积极的互动体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面对治疗的信心与决心。

从志愿者来看,医护志愿者通过服务深化了“人文关怀”理念,不仅更精准地理解患者心理需求,还明确了后续将优化诊疗环节的沟通方式,更加契合患者需求;15户亲子家庭志愿者则成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倾听技巧”“情绪疏导”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同时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有了更深刻认知,清晰理解其在服务他人、助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截至目前,项目45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425小时。其中,至少25名志愿者明确表示将长期参与肾病志愿服务,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核心力量。

从服务模式来看,项目构建的“红十字会统筹引领”模式,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社工资源与社会资源,解决了以往志愿服务“碎片化”的问题。医院的专业优势、社工的服务技巧、志愿者的爱心热情,在区红十字会的统筹下形成强大合力,为特殊疾病患者志愿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也让红十字会的公益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新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