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改变城市温度
——江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行走的救护员”项目侧记
时间:2025-11-14
“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让我们用专业守护生命,用担当传递温度,把应急救护化作一座桥梁,让‘黄金四分钟’里的那一束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日前,在江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题党课录制活动中,生物医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玉精心准备了一节主题为“以急救为桥,育时代新人”的精品微课,分享她多年来作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带领团队开展“行走的救护员”项目,为社会各界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经历,并在此过程中领会到黄金四分钟的“红色密码”。
此前,作为“行走的救护员”系列项目负责人,王玉带领项目团队先后斩获首届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助小哥急救,保健康平安
“故事的起点,是2021年的夏天。”王玉回忆,2021年6月20日中午,江苏省太仓市东亭路天津路路口一名外卖小哥骑行电动自行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外卖小哥被卷入车底,情况危急。当时,20余名路过的市民一起迅速汇聚到事故现场,仅用40秒时间,合力将两吨多重的轿车抬起,外卖小哥被成功从车底移出。“这件事在各个媒体平台刷屏,大家都被市民团结聚力挽救生命的行动感动,我却关注到快递、外卖小哥群体面临的生活和安全困境,想为他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时的现实状况是,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风驰电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却也频繁遭遇交通事故、高温中暑等风险。王玉说:“之前,我也曾在开车外出途中遇到过数起外卖小哥遭遇意外的情况,我也曾尽力帮助他们包扎伤口或呼叫120……但我也越来越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更多人甚至这个群体自身参与进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应急救护的技能,改善其道路安全状况。”
2021年暑假,王玉带领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设计开展“助小哥急救 保健康平安”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队成员包括学院23名救护师资,“应急救护培训选修课”学生,以及学校红十字会社团成员,“每年至少有70余名队员参与该项目”。
“项目启动之初,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推进上的挑战。”王玉介绍,“为了能精准对接小哥群体、为他们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我们先后与邮政部门、城管部门及共青团太仓市委等多方沟通联络,希望借助相关部门的资源搭建对接桥梁,不过未能达成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深刻感受到小哥群体的特殊处境:“那时,这个群体较为分散,暂无明确的直接主管部门,相关对接渠道不够畅通,可以说处于社会关注视线之外。”
为了项目的顺利推进,王玉决定主动走进小哥的工作场景。那年,她带领志愿服务团队顺着手机导航,顶着酷暑走遍太仓市各大商圈,先后走访16个快递、外卖站点,包括中国邮政、顺丰快递、美团外卖、饿了么等不同平台,调研小哥工作和生活情况,发放问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尊重与关怀的双向奔赴
走访过程中,王玉和志愿服务团队就曾遇到过一次特殊情况,“一位小哥匆匆忙忙跑了进来,满腿是血,边跑边滴滴答答流在地上,原来他在送货时不小心被刮伤”。志愿者为这名小哥紧急处置后又特别注意到,炎热高温中,小哥们身着短袖、卷起裤脚,每一个人的手臂小腿,都露出许多深浅不一的疤痕和伤口。这一幕,让在场的志愿者红了眼眶。
“就这样,让小哥群体学会急救成了我们共同的初心。”王玉带领团队开始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结合小哥工作场景模拟突发状况,手把手教他们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不同场景下的急救方法。
一次培训快结束时,一位小哥腼腆地跑过来对志愿服务队员说“谢谢”,感谢他们关心这个群体的健康和生命。“这一声感谢重若千金,也让同学们意识到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信念。”王玉回想起那个场景,依然眼眶微热,那份被需要的感觉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这已不只是一次简单培训,而是关于尊重和关怀的双向奔赴。他们用脚步丈量城市温度,我们用知识和技能守护他们的平安”。
根据调研,为满足小哥学历提升的需求,王玉联络奔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与苏州顺丰合作为26名小哥提供学历提升通道,从报名到上门送课全程跟进,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志愿服务团队还联合太仓团市委开设外来务工子女暑托班,链接市委社工工作部资源为孩子送去图书和课程,包括救护培训课程在内,解决外地来务工小哥的后顾之忧……
不仅小哥群体在项目中受益,参与项目的学生也收获了成长与蜕变。“在奉献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红十字志愿者轩世航是在项目启动之初就与王玉一起走访16个快递站点、深入小哥工作生活场景的学生之一。最初,内敛、腼腆的他在第一次登上培训讲台时,紧张得声音发抖、频频忘词。但一次次走访中,他渐渐学会了倾听与沟通。听到小哥们说起“路上遇到事故因不懂急救耽误黄金时间”的遗憾,他感同身受,下定了为小哥传授应急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决心。每次培训课后,他都会抱着模拟人反复练习。两个月不间断训练,让他成了项目金牌助教。
行走在城市不同角落
2022年,在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之前,王玉将项目正式命名为“行走救护员·小哥新力量”,寓意小哥在城市奔忙中成为流动的急救力量。当年,项目拿到此次大赛金奖。2024年,项目又获得首届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五年来,王玉及其项目团队的足迹遍布太仓市58个快递、外卖站点,200余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成长,协助120名小哥考取初级救护员证,累计受益人群逾7000人,真正打造了一批“行走的救护员”和“移动的120”,他们把急救知识也带进了“千家万户”“千企万厂”。
但是,为小哥群体开展救护培训只是项目的起点。2022年,太仓市政府投入960万元,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置120个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我们当年开展行动的时候,就把所有AED点位做成了一本手册,发放给每个接受培训的小哥,告诉他们走街串巷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点位在什么地方,如果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这个‘救命神器’。”王玉说。
除此之外,2023年,“行走的救护员”项目拓展至警察群体,为新上岗的警察开展岗前救护培训。“我们战训基地配备了AED,经过培训,我们都学会了使用方法。”一名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表示,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第一时间赢得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大大提升了基层一线警务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2024年,项目进一步延伸至公交车、货车、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等城市服务群体。司机们在日常工作中常遇突发疾病或交通事故,掌握急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王玉团队为他们定制了灵活的培训时间与场景化课程,确保每位参训司机都能熟练应对紧急情况。
2025年,项目覆盖太仓市43所中小学校,为学校体育教师、保健老师、班主任和后勤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仅上半年就培训逾700人次,下半年还将继续完成同样规模的培训课程。
“明年,项目已经定好了新的培训计划。6月,我们将为太仓市所有参加完高考的高三毕业生上一堂生命安全教育课,送上一份‘安全大礼包’,以此作为‘行走的救护员’新的拓展方向。”王玉说。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