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求突破 创新举措助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红十字会加强监察监督工作浅析
时间:2019-11-12
■ 杨琼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红十字会坚持以民生为导向,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完善责任体系为支撑,健全机制为重点,创新载体为抓手,加强纪检监察,落实责任监督,确保红十字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新津县红十字会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主动创新监督举措,主动开展自我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取得良好效果,社会公信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创新自我监督
公开透明是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证,纪检监察和制度建设是推进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新津县红十字会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改进全体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
纪检监督。新津县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批示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树牢“四个意识”;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了完善的定期检查机制,防止“隐身”“变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克服纠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工作。通过通报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认识。派驻纪检组定期、不定期对县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查,在节假日前夕,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对全体干部职工发送廉洁提醒,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制度监督。一是制定《新津县强化红十字会救助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新津县红十字博爱金管理办法》,加强捐赠款物使用公开透明,每笔捐赠资金的来源、去向都可查询,每一笔救灾救助支出有公示,每一个项目实施有反馈。每一人救助都经申报、调查、过会、公示、签领等流程。
二是建立信息报送平台。经过多方探索和论证,创新人道救助工作渠道,建立了“特殊困难人群信息报送平台”。该平台由村(社区)红十字会统计区域内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人群信息上报所在镇乡(街道)红十字会,镇乡(街道)红十字会及时核实信息并上报县红十字会,县红十字会审核信息后进入救助程序的特殊困难人群三级信息报送系统。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县红十字会制定了《新津县红十字会特殊困难人群信息报送办法》《特殊困难人群信息通报工作制度》《人道救助工作月动态工作制度》等制度,按照程序制度实施困难家庭救助。
开展审计监督
新津县红十字会每年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资金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报省财政厅、省税务厅作为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申请的核查资料。做到每一分钱的流向都具备程序合规,流向清楚,手续齐备,切实加强捐赠资金监管,切实着力提升红十字公信力。
接受社会监督
选聘社会监督员。2019年,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公众对红十字会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促进县红十字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津县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选聘3名社会监督员,建立了红十字社会监督员机制。
社会监督员参与捐赠款物、公益项目、救助项目实施的日常或专项检查,征集并转达社会公众对县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建立红十字社会监督员机制,是新津县红十字会探索事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强红十字的公信力,并激励和促进红十字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报资金流向。新津县红十字会每年召开座谈会和理事会,邀请爱心企业代表、爱心人士参加,专题报告全年捐赠款物收支情况,让每一个捐赠者都清楚每一笔捐赠款物的去向。在会上播放爱心救助视频,将全年走访救助情况真实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大家直观地感知捐赠款物的去向。针对定向捐赠资金,在资金拨发到受助人时,邀请捐赠企业(人)一同前往,让捐赠者享有透明的知情权。
2019年9月,新津县红十字会召开“花漾新津 公益圆梦”公益座谈会,将当年所有捐赠者邀请到场,将每一笔捐赠款物去向逐一进行通报,受到捐赠者好评,真正让他们捐得放心,捐得开心。
取得社会成效
新津县红十字会通过以上三大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捐赠监督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红十字会成为党和政府有力助手、捐赠者放心、困难群众受益的机构,红十字会正面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得到很大提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凝聚力增强,捐赠群体扩大。通过不断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信息公示机制,新津县红十字会内外兼修,提升社会公信力,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2019年,县红十字会在以往公益项目——“春兰助困”“张云樵、郑兰助学”“正祥助困”“黎伟助学”等项目基础上,吸引了一批爱心企业与县红十字会合作开展新公益项目,建立了“余波博爱金”“坤嘉博爱金”“晨龙纸业助学”“蓝天钢结构助学”“天府坩埚助困”等爱心项目。民主建国会新津支部,益合广盛商贸公司等一批爱心单位参与到走访关爱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活动中。2019年共筹集公益善款30余万元,用于救助新津困难群众。
救助能力增强,受益群体增多。为进一步关心和改善新津县最易受损群体的生活境况,县红十字会开展了助医、助老、助残、助困、助学等5大类别共16项救助活动。创新建立了“守望夕阳”关爱老人项目,在重阳、端午、中秋、元旦等节点,组织志愿者到社区针对空巢、失独、孤寡老人开展助老、敬老活动;创新建立了“爱在开学季”关爱困难学生项目,在春秋开学季,对困难学生给予资助。2019年,县红十字会通过各类救助活动,发放各类救助款物41.45万元,救助2000余人。
感召力增强,志愿者队伍壮大。通过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创新力、执行力、公信力、凝聚力,推进救助工作标准化、救助运行透明化、救助项目品牌化等工作方式,新津县红十字会团结和凝聚了一批骨干志愿者开展各类人道救助活动。涌现出彭洁、王云昌、刘牒等优秀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人道关怀活动。每次举办人道关怀活动前夕,县红十字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布活动信息,都得到志愿者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参与,形成了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壮大了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队伍建设,为社会和谐发展,宣传党和政府关注民心、服务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新津县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深化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狠抓自身建设上,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上作出了努力,进一步增强了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开创红十字会事业新局面。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红十字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