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治理 做好桥梁纽带

时间:2018-09-03

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加强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

全市有330余个街道(乡镇),已全部成立红十字会。大部分基层社区已建立红十字组织,配备了红十字标识,规范了红十字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基本实现了红十字基层组织全覆盖。基层红十字日常事务由社区文卫主任代管,社区红十字组织定期召开红十字工作座谈会、研讨会,研究红十字工作。基本形成了区红十字会统筹规划,街道红十字会深化落实,社区长效实施的三级组织网络,三级网络之间形成了畅通的研讨和反馈机制,资源共享,步调一致。

2018年,北京市红十字会重点推进会员发展和会员实名制工作,向全社会推出一卡、一金、一号、一积分“4个一”的“会员之家”。一卡:为会员办理“北京市红十字会员卡”,以会员卡发放为依托,挖掘社会爱心资源,提高会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减轻基层工作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多方受益。一金:设立“北京市红十字博爱专项基金”,打造一个会员奉献爱心、互帮互助、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一号:设立微信公众号,实现会员线上线下的联动和互动。一积分:对会员实行积分星级管理,实现会员奉献社会、爱心传递的心愿。以“北京市红十字会会员卡”发放工作为依托,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公益、爱心奉献等活动中来;以“红十字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搭建会员奉献爱心,互帮互助、参与红十字活动的平台;以设立“北京市红十字博爱专项基金”为助推器,实现会员汇聚爱心资源奉献社会的愿景,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让红十字会员队伍“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切实夯实红十字会的组织基础。5月8日,此项工作正式启动,全市16个区陆续召开了启动会,330余个街乡全部行动起来,一支实名制、规范化、有活力、用得上的红十字会员队伍正在形成。

二、全面推进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情况

面向社区群众开展人道救助、健康安全促进、志愿服务、人道传播等工作,着力增强社区群众获得感,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安全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为落脚点,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注重社区服务实效,更加贴进社区居民的生活。

(一)人道救助。依托街道红十字会、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困难居民群众实施人道救助。打造“博爱在京城”人道募捐品牌。依法履行红十字会的职责,争取社会各界对人道公益事业的支持,动员企业、中小学生、机关干部及社区居民奉献爱心,努力提高红十字募捐筹资能力。开展“两节送温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及特困家庭救助。密云区红十字会面向社区开展人道救助。开展白血病、血友病、再障、尿毒症、恶性肿瘤等五种大病困难家庭救助。平谷区红十字会开展“博爱在京城•博爱在平谷”募捐筹资工作,基层组织广泛发动,红十字理事带头捐赠,全区市民积极参与,救助工作扎实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资金投入大、受益人群广。

(二)健康安全促进。积极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和演练。开展以“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主题的应急救护普及培训活动和应急救护知识大讲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逃生避险技能,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结合党员社区报到,为在街道(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进行了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培训。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在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演练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切实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西城区红十字会大力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进宗教场所、进军营的六进活动,将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和楼门院,建立起“四级应急救援网络”,即在区一级成立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组建西城区应急救援队;在15个街道成立红十字应急辅助队;在各个社区居委会成立红十字应急辅助小分队;在部分楼门院成立红十字应急辅助救护小组。在完备的基层组织体系保障下,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得以有效开展落实,居民群众防灾应急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密云区红十字会联合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组织防盲工作入社区,并由“北京红十字光耀基金”眼病专项基金,援助白内障患者眼病手术治疗费用慈善活动。在密云区鼓楼街道23个社区内开展眼科义诊筛查工作,筛查人数419人,有症状人数220人。

(三)志愿服务工作。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和“3.5”学雷锋纪念日,社区红十字会开展义诊、咨询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进一步凸显红十字志愿服务特色。雷锋月期间,大兴区红十字会组织千余名红十字青少年深入社区开展爱老敬老、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志愿者到社区义诊咨询、社区志愿者与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联合开展为社区奉献一小时活动、社区红十字志愿者到残疾人家里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海淀区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们一起走进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践行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让志愿服务源于心,献出爱心源于行。西城区红十字会“希望之光”志愿服务队成立于展览路街道北营房东里社区,多年来坚持开展“冬日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社区服务活动,并对社区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帮扶慰问,同时开展“天使圆梦”行动等。门头沟区红十字会为4个社区服务站和1个应急急救站配备医疗器械和药品,服务社区居民,帮助他们解决半径服务圈内基础医疗保障。依托4个红十字社区服务站开展“人道追梦 爱满京西”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四)人道传播。充分调动基层红十字组织积极性,发动基层开展红十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板报、急救亭宣传栏在社区开展红十字运动知识、人道主义理念宣传传播。在“5.8”期间,全市的街道社区积极行动,分别开展了入会宣誓、急救普及、爱心捐赠、知识竞赛、板报绘制、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7.1”期间,区红十字会党员和志愿者走进社区设立红十字宣传咨询台,扩大了红十字工作在社区的影响力。东城区红十字会在社区广泛开展红十字文化、红十字知识宣传传播,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依托社区宣传橱窗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每年达到5万人次以上。东城区东花市社区首创养老应急救护“十五分钟救助圈”项目受到市区领导、社会、媒体广泛关注。

三、组织协调红十字会理事深入社区开展人道服务、参与社区活动情况

充分发挥理事作用,调动理事参与红十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救助的困难家庭走访时,邀请理事一起进行走访慰问,关注和参与人道救助工作的开展。积极动员相关单位理事,对所属系统人员开展急救知识讲座、应急演练,并送去慰问品。通州区红十字会组织部分理事参与内蒙古对口扶贫工作,先后前往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等地实地考察。各位理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不仅捐款捐物,帮助扶贫地区“输血”,还开展就业培训项目,助力贫困地区“造血”。西城区红十字会组织协调理事深入社区群众,开展人道服务,参与社区服务,以多种形式深入推进“理事办实事”。通过定期召开理事会议,通报地区动态和项目计划,邀请理事参加红十字救助、志愿服务活动等工作,加大与理事、理事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拓展红十字事业的发展途径。在历次灾害募捐、社区服务、慈善活动中,理事单位和理事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开展“红十字在社区”主题宣传工作情况

积极开展募捐救助、安全知识、人道传播进社区等活动,并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展宣传。结合重要纪念日、特色活动、公益项目,如学雷锋日、植树节、防灾减灾日等,联合相关部门上街头、进社区开展红十字文化、红十字运动知识、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及应急救护知识宣传,营造红十字精神传播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和认可人道公益行动的热情。海淀区红十字会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平台开设“红十字在社区”宣传专栏,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西城区红十字会在“5.8”红十字月期间,设计了“人道——为了你的微笑”拍照背板,为基层红十字组织制作发放了会旗、会标贴纸、宣传彩页、红十字相关书籍等宣传品10余种近3万件,有效的扩大了红十字工作在社区的影响。石景山区红十字会在社区举办“致敬红十字---讲述身边的红十字故事”主题宣讲活动,并首次通过网络同步直播,18家网络对活动进行了直播,190万人同步观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