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治理 夯实基层基础 着力打造人道传播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时间:2018-09-03
党的十九大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文件指出,群团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河北省红十字会按照“抓试点、建组织、强功能、促规范”的思路,切实加强社区红十字会建设,构建红十字工作基层网络,打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在石家庄、沧州、衡水、邯郸、唐山等地绽放绚丽之花,成为文明城区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一、凝成多方共促合力是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关键所在
实践中,各设区市红十字会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扎实推进社区红十会建设深入开展。石家庄市红十字会成立一把手负责、副会长主管、业务部具体承办的红十字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围绕弄清全市社区现状、弄清社区群众需求、弄清红十字社区建设重点,分片分批次开展走访调研,征求党委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做到方案制定围绕中心工作;主动与市财政局、卫计委、民政、妇联、文明办等单位对接,寻求红十字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契合点,借力妇联、残联、民政的基层力量,凝聚共建合力,每年投入10万元支持建设5个红十字社区,率先在井陉矿区5个乡镇、38个社区全部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目前全市已建成红十字社区65个,与市妇儿工委合作建成儿童友好家园242个,与市精神病防治中心联合建成心理家园10个,与市妇联、市妇产医院合作建成彩虹桥妇女健康家园1个,赢得了社区群众高度赞誉。衡水市红十字会在阜城、景县试点展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基层红会组织建设的有关问题,目前在农村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300多个。沧州市红十字会以实现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学校和医疗机构全覆盖为目标,加大考核评估权重,深入基层督导调研,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快速推进基层红十字工作,目前全市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584个,其中社区、村红十字会222个。唐山市红十字会依托全市三级医疗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建立了109个社区红十字服务中心,红十字社区网格架构基本形成。
二、彰显人道服务特色是扩大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成效的重中之重
紧盯群众“最盼”解难题,扭住群众“最忧”下真功,让人道服务温暖群众,让友善关怀感染群众,让文明风尚引领群众,不断提升社区红十字会的影响力。石家庄市围绕“四个加强”用真劲,一是加强跟踪指导,深入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召开座谈会,针对社区红十字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剖麻雀、研究办法,2017年11月在井陉矿区召开全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全省创出了示范性经验,《中国红十字报》予以重点报道。二是加强规范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六有”、“八规范”,即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或志愿者队伍,有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有必要的保障经费。规范组织领导机构、工作内容、标识标牌、内控制度、会员发展、志愿服务队建设、档案资料记录与保管、经费使用,为县(市)区红十字会推进社区红十字会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加强队伍培养,在每个红十字社区着力打造红十字文化宣传、筹资募捐、志愿服务、器官捐献信息员、健康教育、应急救护培训六支队伍,让他们在社区建设、服务群众中当主力、唱主角,全市红十字社区兼职干部、志愿者现已发展3000余人,参加各种培训覆盖率达到85%。四是加强品牌培育,每年举办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红十字会的关爱送到群众的心坎,《中国红十字报》以“寒冬送温暖、风雪暖人心”为题进行报道。“红十字博爱在省城”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生命健康安全知识普及、困难救助、精准扶贫和精神抚慰,实现志愿服务模式由单一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临时帮扶向脱贫致富延伸,由关注贫困向保护生命健康拓展,“红十字博爱在省城”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2016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社区红十字会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及时反馈民生诉求,通过认亲“结家缘”,探亲“问家需”,帮亲“解家忧”,结亲“建家园”,实现在红十字社区搭建小支点撬动大服务工作目标。沧州市突出红十字特色,各社区红十字会以会员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广大志愿工作者为服务主体,以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孤、老、病、残、困、下岗职工、低保家庭、失学儿童等)为服务对象,以“三救三献”和红十字文化传播为抓手,大力开展募捐救助进社区,将每年“博爱一日捐”募集资金和各街道社区的人道救助工作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基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募捐的热情和主动性;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和健康教育进社区,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免费查体、义诊、咨询,为社区居民减免医药费和卫生上门服务活动;大力开展红十字文化传播进行社区,各社区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无偿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三献”主题宣传志愿者招募活动,“5·8博爱周”期间,开展“红十字精神点亮万家”,让“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工作深入人心。衡水市各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站以美丽乡村和文明社区建设为契机,广泛宣传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文化,开展人道救助、防灾避险、救护培训活动,大力倡导邻里互助、互尊、互帮,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彰显红十字事业的人道魅力。
三、规范工作运行机制是实现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常态化的根本保障
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下去,离不开科学的运行机制。石家庄探索了五项机制行之有效:一是决策咨询机制,定期召开咨询会、问计会,推进社区建设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突出居民参与治理;二是互学交流机制,市红十字会每年在建成社区中精选2个优秀代表,面对面向新建社区传经送宝;三是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宣传、财政、民政、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逐步构建起“上下联动、项目合作、齐抓共建、配合高效”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关心、支持红十字会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信息公开机制,充分利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宣传页、板报、海报、橱窗等形式,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向社区群众发布红十字会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宣传“三救三献”等重要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社会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褒扬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慈善义举等,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为红十字社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五是考评激励机制,制定《红十字社区建设考核评价办法》,构建社区建设责任目标和年度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适时推广社区建设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浓厚全市社区建设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沧州市进一步加强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了社区红十字会审批手续和档案管理,市区所有社区红十字会设兼职工作人员1—2名,统一悬挂“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标牌,配发了红十字募捐箱、宣传板、宣传牌、红十字旗等设施,制定了领导机构成员、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各项上墙制度以及《红十字基层组织申请表》、《团体会员单位审批表》、《中国红十字志愿者登记表》等相关工作表格,明确了相关工作程序和要求,做到了活动有记载、会议有记录,档案齐全,制度完善,同时打造多元化多功能、重实力重技能的特色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加入红十字志愿者服务行列。衡水市将完善红十字基层组织职能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betway必威在线注册章程》等法律法规,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制定了《乡镇红十字会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和《村级红十字会员小组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红十字工作在农村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