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红十字会: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时间:2018-09-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标志着在新时期社区治理模式由以往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发生重大转变,由以往政府主导的“一元化”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共治”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迈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发生的重大变革,不仅迎合了人民群众对创新社会治理的期盼,也为红十字会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创新,以人道服务为抓手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成为社区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

面对新时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新要求,辽宁省红十字会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这条主线,积极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紧紧围绕基层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现实需求这一导向,通过健全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新社区人道服务载体、提升社区红十字会服务能力、规范红十字基层组织管理等组合拳,将红十字工作有效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形成了扎根在基层、需求为导向、项目作牵引、服务作纽带、融入是目标、共建是关键的工作模式,在进一步丰富社区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差异化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增强社区应急处突能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为社区锻炼出一批有使命、有目标、有组织、有阵地、有能力、有热情的社区红十字工作队伍,探索出了新时期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全新模式。

一、辽宁省社区红十字会建设总体情况

根据betway必威在线注册总会、中央文明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2013年8月,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红十字家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在城市1700余个社区建立红十字家园,并全部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每个家园都备有30多种便民工具,为居民提供贫困救助和志愿服务,培训防灾避险及应急救护知识,全省40%的社区居民受益。在农村建设红十字家园10处,为农民修建道路、广场及防洪坝等公益工程,并发放救助金,开展致富技能培训。在9个市建立30个辅助行动器材服务站。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战略,为义县下高沟村建设红十字博爱广场、博爱卫生站,并为500多户村民发放贫困救助物资。参与养老服务工作。多方筹集资金500万,援助全省25家养老机构,发展沈阳五彩阳光城、文安社区等养老机构为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探索红十字会参与养老事业的新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红十字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全面推进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情况

精准把握新时代基层社区融合治理、多元治理、服务治理、精准治理、自主治理的发展方向,将社区红十字工作与群众日常生活相融合,与提高和改善社区民生水平相融合、与群众自我认同、自我参与、自我管理的社区自治模式相融合、与社区中心工作相融合,社区红十字会成为了社区的好伙伴、群众的贴心人、各级红十字会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大舞台。

(一)物资支持先行,建设社区红十字家园。

省红十字会及各市红十字会在全省建立了1700多个红十字家园,每个家园为居民免费提供下水道疏通机、手推车、梯子、轮椅、急救箱、工具包、救护培训模拟人和便携音响等社区公共服务用品和家庭用品。在社区明显位置设立家园物品展示公告板,方便居民了解。建立红十字家园志愿服务队,对家园物资进行管理等级,配发统一的物资借用归还登记表,定期考察物资使用情况,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家园物品配置。对下水道疏通机等特殊设备,对志愿者进行使用技能培训,为需要使用设备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务。通过便民物资,赢得了居民和社区干部的欢迎和好感,为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治理赢得了一席之地。

(二)围绕人道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省会联合省文明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在“红十字家园”社区建立了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分队、人道服务志愿服务分队、红十字家园(便民)志愿服务分队,依托社区干部、回社区在职党员、专业技能的骨干、辖区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在社区应急救护培训、防灾避险演练、救助募捐、便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渠道。沈阳市红十字会在各县区设立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由社区专干担任志工委主任,全市志愿者骨干和住区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属地化服务,沈阳市志工委创立的以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沈阳红十字志愿者“背包行动”,关怀退役老志愿者及家庭的“舍得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牌项目。大连市长海县红十字会针对海岛岛屿分散,交通不便,各社区、村相对独立的实际,先后组建了 “守望夕阳•关怀老人”、“衣暖人心”等多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守望夕阳行动项目”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成为辽宁省唯一获得betway必威在线注册总会红十字志愿服务发展计划扶持培育的I类项目。“守望夕阳•关怀老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以各社区养老院为主要活动基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理发、洗头、修剪指(趾)甲、帮厨、帮农活儿等,切实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亲情温暖,让他们能够以乐观的心情安度晚年。在中宣部主管的《党建》杂志第11期(总第335期)的“特别策划”栏目《咱身边的“大好人”——10位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的故事(十三)》中,刊登长海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洁带领红十字志愿者到社区养老中心开展志愿服务的感人事迹。

红十字会开展志愿服务有较为完善的志愿者登记管理和激励机制,为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有力帮助,社区愿意以红十字会的名义开展志愿服务,统计志愿服务时长,为志愿者争取荣誉,激励志愿者。

(三)结合社区实践,融入社区治理总体工作中。

在社区工作的大盘子中,不可能将红十字会工作作为一项单独的业务工作来开展,只有融入社区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在社区赢得一席之地。各家园社区以红十字的名义,组织发动红十字志愿者在节假日和平时抽空上门为空巢老人做家务、聊家常、打扫居室、清洁卫生、缝补衣服、提供健康咨询、免费体检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作为社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积极投入到社区扶危济困的工作中。社区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队伍,每年在元旦、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设计开展“温暖万家”、“春风送温暖”等体现红十字会宗旨的多种活动。通过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进楼院、进家庭摸底排查,详细掌握辖区孤、老、病、残、困等群体的情况,组建社区帮扶数据库,建立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帮扶救助。营口市社区红十字会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点亮微心愿·传递正能量”活动这一特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党员志愿者以“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帮助困难居民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并把微心愿,如洗衣机、电饭煲、米、油等送到了他们手中。阜新市红十字会开展“孝暖重阳”活动,帮助红十字家园所在社区的175名失独老人实现微心愿,配有照明报警功能的拐杖、带座椅的手推购物车、多功能收音机等节日礼物,满足了老人的不同需求。

(四)站稳社区阵地,加强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

红十字家园和志愿服务赢得了社区认可,建立基层组织顺理成章。在城市1700余个社区建立红十字家园,并全部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将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通过目标考核、项目推动、典型推广等方式,确保社区红十字组织建设得到有效落实。全省社区红十字会的会长均由社区书记担任,秘书长由热心红十字会工作、在居民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担任,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及所辖各居民组主要负责人、志愿者等组成。为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各级红十字会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每个社区红十字会下发了统一印制的“社区红十字工作手册”、“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手册”、“红十字家园手册”,手册中有针对性详细标明了各项工作制度、工作原则及操作流程,开展的各类活动均能找到对应的操作指南,大大减轻了社区的工作负担。持续跟进社区专干的能力成长,分阶段、分梯次持续强化对基层红十字专兼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了广大红十字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高社区红十字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好地发挥了基层红十字工作者在发展红十字事业中的作用。

三、组织协调红十字会理事深入社区开展人道服务、参与社区活动情况

为贯彻落实总会《关于做好服务理事工作发挥理事作用的指导意见》和《betway必威在线注册理事建议工作办法(试行)》精神,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在加强理事联系,发挥理事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进红十字会理事进社区方面,积极发掘红十字理事的社会能量,并发掘吸纳在社区工作中有良好合作关系和精力的个人、法人代表成为各级红十字会理事,形成红十字会理事和理事所在的团体会员单位的联动机制,助力社区红十字人道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红十字家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现场推进会上,省红十字会理事、省政府副秘书长何庆良、省精神文明办主任戴小梅分别就加强“红十字家园”提出了要求。理事所在单位沈阳阳光五彩园、慈恩寺街道等都成为省红十字会养老服务试点基地;沈阳市红十字会理事付明珠作为志工委主任,为红十字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各级红十字会也纷纷动员基层理事、住区理事单位,以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带头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己任,立足岗位,深入社区,主动作为,为全省红十字事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四、开展“红十字在社区”主题宣传工作情况

在社区红十字工作中,辽宁省红十字会坚持理念为先,文化先行的工作思路,将红十字文化传播作为社区红十字工作的创业之基、工作之首、得人之道、兴会之要,与社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区红十字人道服务相结合,与发展和壮大社区红十字队伍相结合,将红十字故事讲到群众耳边,引入百姓心中。

一是在社区建立红十字文化传播阵地,将红十字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所有红十字家园社区设有宣传红十字知识、推广普及红十字会工作的板报及宣传栏。各级红十字会为社区配备宣传用品,订阅《中国红十字报》、家园配置了宣传品展架,急救知识、捐献干细胞等宣传折页等,方便社区居民取阅。沈阳市大东区北海社区作为红十字家园工作最早的一批示范社区,作为省红十字会和省文明办召开全省社区工作推进会的现场,并接待了前betway必威在线注册会长彭珮云等总会及兄弟省市红十字会的考察调研。大连市白云街道云峰社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下,积极争取资金和场所,在社区的显著地方,打造了大连市第一个社区“人道馆”。展馆分为“红十字文化宣传区”、“应急救灾物资展示区”及“红十字工作成果回顾”等,内容涵盖了国际红十字发展史,中国红十字发展史,以及省、市、区红十字会发展史和主要工作情况,展现方式包括:电子信息、图文说明、影音播放、实物陈列等。“人道馆”对社区公众免费开放,生动的向居民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历史渊源,激发了和吸引了社区居民关注、支持、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大力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将红十字文化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家风家训家教宣教活动结合。在社区设立宣传站,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咨询宣传活动,积极传播红十字的性质、宗旨,宣传红十字精神和理念,让社区居民知晓红十字、理解红十字、支持红十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等宣传与“人道、博爱、奉献”的宣传融合一体,倡导孝、敬、德、善的教育。

三是组建红十字文化宣传队伍,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级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宣讲团、遗体和人体捐献志愿服务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等各专业志愿服务队,坚持常年深入社区向居民宣讲红十字法律法规、红十字文化知识和红十字核心业务,重点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红十字运动起源、生命安全教育、救护救援、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预防艾滋病等相关内容,配合社区开展讲座等活动。今年“5.8”红十字博爱周期间,营口市红十字文艺界志愿者排演了一台志愿者结合演讲、歌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以红十字为主题创作了多个文艺节目,在今后的社区宣传中广泛使用。

在红十字进社区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一是,扎实做好社区红十字工作是红十字会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群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仅是群团组织的基本属性,也是红十字会的保障线和生命线,更是红十字会群团改革发力的重点和奋斗的目标。这就要求红十字会工作触角向基层进一步延伸、工作成果向服务群众进一步转化、工作重心向社区进一步下移。通过在社区建立长久稳固的阵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在基层大力开展红十字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的有力途径,是解决好红十字会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有效举措。二是,有效运用上级红十字会的牵引力,社区和群众的支撑力,社会各界给予的推动力,才能汇聚成社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须有为。只有将社区红十字工作抓出成绩,抓出成效,才能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红十字工作才能纳入到当地政府的民生工程。三是,在社区大力开展红十字工作在强化社区服务和改进社区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抓手。随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逐步形成,红十字会大有可为,也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我省红十字社区工作的蓬勃开展,印证了社区红十字工作符合群众期盼,顺应了社区在新时期发展的趋势。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末端、公共服务的最前沿,也是红十字服务民生的主战场,事业发展的大舞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