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红十字会:抓顶层 强基层 增效能 大力推动基层红十字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时间:2018-09-03


上海,作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和betway必威在线注册的诞生地,有着浓厚的红十字运动文化历史底蕴和深厚的工作基础。当前,在上海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潮流中,上海市红十字会的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期。在过去两年多参与群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结合社区文明创建、社区平安建设等,着力抓顶层、强基层、增效能,使社区基层红十字组织的活力提升、能力提升、魅力提升,红十字在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深化群团改革为契机,优化顶层设计

随着上海群团改革在全国的先行先试,上海市红十字会主动争取、积极作为,加入了上海市第二批群团改革的试点行列。改革方案紧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工作要求,围绕组织设置、干部队伍、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支持保障等提出了五大方面的改革举措。2016年7月,《上海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经上海市委审批同意并向全市印发了文件。

(一)优化机关职能设置

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的指导,落实群团改革“强基层”的工作目标,经上海市编办批复同意,2016年12月,市红十字会将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统一划入原“青少年工作部”,部门名称调整为“基层组织和青少年部”,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由该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配合,加强市红十字会对全市社区红十字工作的统筹协调、综合服务和业务指导。

(二)坚持准入清单管理

2015年,上海市委开展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课题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进一步厘清街镇的具体事务和下沉至居村委会的事项清单。为此,上海市红十字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betway必威在线注册章程》《上海市红十字会工作条例》和《上海市红十字会组织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为依据,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在全面梳理下沉事项清单时,红十字会的多项职能工作通过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文件予以明确保留,建立了红十字工作进入社区的准入机制,确保了红十字在社区的工作开展和作用发挥。

(三)开展“博爱家园”建设

立足发挥红十字组织在服务社区、服务民生中的作用,将“博爱家园”建设写入了《上海市红十字事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博爱家园”评估体系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基础工作、“三救、三献”核心职能、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等9大项共43条,是全面反映社区红十字工作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指标设定中,将街镇红十字会“按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理事会”作为一票否决条件,强化了街镇领导对红十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强化了理事会理事的工作参与和作用发挥。明确“红十字服务总站有固定场所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为社区红十字工作开展提供了硬件和人力资源保证。同时,评价体系既有规定动作,也强调自选动作,为基层红十字组织的创新发展预留了空间。“博爱家园”建设与评估,带动了基层红十字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牵得精准,得到了区红十字会、街镇红十字会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二、以红十字服务总站建设为抓手,夯实基层基础

一直以来,社区基层红十字组织普遍存在着“两有两无”问题:一些基层组织有“牌子”,却少有红十字主题活动,基层组织缺乏活力;一些基层组织有“房子”,却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仅仅依靠几个兼职人员、志愿者等,基层组织缺乏影响力。这些老大难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为此,上海市红十字会以红十字服务总站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三个纳入,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红十字服务总站171个,覆盖80%的街镇(乡)。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红十字服务,基层红十字组织的活跃度、影响力、社区居民参与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经费保障纳入街镇年度预算

根据《红会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给予支持和资助”的有关规定,全市各街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将街镇红十字工作经费列入街镇年度财政预算;改革方案中也明确了这一要求,使街镇红十字服务总站的建设经费、运营经费,社区红十字工作开展的项目经费等得到有效落实,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起社区红十字工作经费的财政托底保障机制。

(二)工作场所建设纳入社区整体规划

针对上海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红十字服务总站是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的重大挑战,但是也是加强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层面制定了统一的总站和站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在具体指导基层开展此项工作时,明确了有条件的街镇建立具有独立空间的红十字服务总站,但是对于中心城区,更加强调红十字服务总站和社区其他空间的对接和共建共享。目前,除了单独建总站以外,社区红十字服务总站镶嵌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党群中心、群团服务站、社区睦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空间和窗口上,为红十字融入社区、走近百姓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工作力量配备纳入社工统筹范围

市委明确第二批群团改革单位不增加机构和编制,但是明确支持可以配备专门的工作力量。为此,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明确要求街镇在统筹本区域专业社工时,必须为红十字服务总站配备专业社工,该社工可以和社区其他社工一起统筹使用,确保了总站工作力量的落实。同时,该社工的工资待遇也整体纳入本区域社工的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社区基层红十字组织在工作力量和人员经费方面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建的171个红十字服务总站231工作人员中,社工104人占45%,事业编31人占13.4%。当然,在工作力量配备方面,由于各区、各街镇的情况参差不齐,编制人员和社区社工不是仅有的渠道,另外还有劳务派遣(占9.1%)、退休聘用(占10%)和其他的配备方式(占22.5%)。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承接社区红十字工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本次会议参加社区红十字工作交流的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红十字会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三、以推动社区自治共治为目标,激发基层活力

社区基层红十字组织,只有融入社区,发挥独特作用,才有可能保持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市、区两级红十字会积极争取各类资源,指导基层红十字会以红十字服务总站和站为依托,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成为“为民服务窗口、志愿服务基地、体验传播中心、公益项目平台和事业发展阵地”五位一体的工作平台。

(一)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拓展红十字工作领域

《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红十字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市红十字会的努力下,由上海市文明委主导的“上海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镇、文明村”等的创建工作标准中,明确了红十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服务文明”、“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红十字救护培训”指标也已纳入每年开展的“城区文明进步指数测评”指标。这些都为基层红十字会争取经费支持、开展工作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基层红十字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各基层红十字组织结合自身特点,以文明创建为依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红十字在社区的活力明显提升。嘉定区、奉贤区和金山区等郊区红十字会的社区红十字工作向农村宅基进行延伸,结合“客堂汇”、“睦邻四堂间”等小区文明建设阵地,将红十字服务和文化传播送到老百姓家中;杨浦区、徐汇区等中心城区红十字会以“社区睦邻中心”、“邻里汇”等,开展红十字工作,传播红十字文化,打通红十字和社区老百姓的“最后一米”,红十字文化和精神得到有效传播,工作阵地得到有效延伸,服务职能得到有效拓展。

(二)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开展救护培训是红十字运动起源的初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级红十字组织的核心职能。上海各级红十字会作为应急成员单位,在救护培训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社区平安建设中,社区基层红十字会为提高居民救护培训的覆盖率、参与率、普及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街镇红十字会组织辖区内居村委开展预防火灾、逃生避险宣传活动,志愿者为居村民讲解演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项目。每年9月的全民国防教育日,联合街镇武装部开展活动,为市民进行救护包扎演练,举行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提高了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积极推动救护培训进楼宇、校区、医院、园区等,覆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人群,通过救护员培训、救护队建设、心脏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置和培训等,为社区构建起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安全网络,将红十字组织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关怀,通过救护培训的一系列工作得到了生动体现。

(三)积极参与社区基层党建,发挥红十字组织独特作用

各街镇红十字会将红十字服务内容纳入社区区域化党建服务清单,以“弘扬人道,传递关爱”为主题,以“理念传播、急救培训、人道救助、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五大板块为主要内容,以建设“博爱家园”为载体,大力推进红十字工作进楼宇、进园区、进社区,使党建联建从“务虚”转为“务实”。在社区党建的引领下,红十字人道救助项目更加公开、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救助对象,红十字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目前,上海市青少年、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项目覆盖全市220多万人群,每年使用资金2亿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故事成为社会的正能量,得到了市、区两级精神文明委的高度关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活动已经成为社区倡导社会新风和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社区红十字工作将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和工作宗旨,与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和持续的活力。

上海市红十字会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在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市红十字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力争实现红十字事业的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应有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