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弘扬博爱精神 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服务总站
时间:2018-09-03
小东门街道位于上海黄浦区的东部,东临黄浦江,西邻豫园城隍庙,因老城厢环城10扇门之一的“小东门”而得名。辖区面积2.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5万人,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上海老城厢发源地之一,也是上海新一轮浦江两岸一体化开发和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点建设区域。针对“二元结构”明显的城区特点,小东门街道以群团改革为契机,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紧紧围绕“重塑老城厢、建设新家园”的街道中心工作,通过盘整资源和专业化运营,建设300余平方米的街道红十字服务总站,搭建凝聚社会、服务民生的工作平台。
总站运营以来,始终坚持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传播红十字精神,推动红十字知识、红十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楼宇;始终坚持与社区健康服务相结合,汇聚社会爱心力量,为社区群众提供健康关爱保障;始终坚持与社区平安建设相结合,培育“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意识,提升社区应急救护能力,努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服务总站,树立为民服务形象,彰显为民服务实效。具体汇报如下:
一、关爱生命安全,在社区广泛开展人道救助
(一)彰显人道力量,在救灾援助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从老城厢房屋普遍年久失修、电器老化、火灾频发的实际出发,坚持备灾救灾相结合,想方设法提高社区群众逃生自救能力。服务总站二楼设有逃生绳结、模拟灭火器设备和自救方法展示,供社区居民、物业保安、辖区学生、楼宇白领学习体验,并邀请驻地消防官兵现场授技。因地制宜,总站多次组织逃生演练、消防演习等防灾减灾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开展“安全小达人”应急救护亲子体验活动,增强青少年和社区家庭的安全救援意识和能力。街道组建了16人的救灾联络员队伍、680人的呼救员队伍,火灾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年来,共参与火灾救助11次,与街道有关部门共同救助90余户次居民,发放各类救助物资21余万元。
(二)推进爱心项目,救助关爱做到雪中送炭。以总站为载体,发挥红十字组织在为老服务、维护人的尊严方面的独特作用,做好做实“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组织红十字志愿者为失智老人家庭上门送护理用品,两年累计送达护理用品9140件。在上级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开展“千万人帮万家”项目和专项救助活动,两年多来,对340余户特困家庭中的肿瘤患者、精神病人、遭受意外伤害的困难群众、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发放帮困款18万元,把红十字的关爱和温暖送到社区群众手中。关爱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每逢寒暑假,开设“红十字爱心班”,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通过学唱一首红十字歌曲、掌握一项红十字救护技能、制作一张爱心明信片的活动,让红十字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萌芽。开展好红十字“智力助学”项目和定向爱心助学捐款活动,今年在服务总站实践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困难家庭学生结对补课,已有7位中小学生与大学生结对。
二、提高急救能力,为社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一)发挥红十字服务总站急救培训阵地的作用。以实用、有效为原则,突显服务总站向社区群众和辖区单位传播普及急救技能的阵地功能。服务总站设置AED真机和训练机,组织救护师资开展操作培训40余场,帮助大家掌握抢夺宝贵的“黄金四分钟”的技能。先后组织预防季节性疾病、应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各类伤害的应急救护体验公益课,共20批400人次;组织心肺复苏、骨折固定、止血包扎、家庭急救包等主题技能专题培训19场260人次。积极开展救护员培训和老年介护培训,600余名社区居民参训。2017年黄浦区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课程”也在总站进行。不少企业有意利用午休时间参加总站的活动,作为企业员工综合培训的一项内容。
(二)完善急救培训长效机制。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居民红十字救护队,共有队员20名,各居委均组建5人救护小组。救护队每年两次集训,连续多年参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市庆“八一”军民长跑等大型赛事的保障工作和街道各类活动的应急救护服务,也多次在区级救护技能比赛与知识竞赛中获胜。总站救护师资当选上海市爱心暑托班“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课程”专业教师,在全区10个街道的爱心暑托班授课。
(三)“走出去、请进来”并举扩大服务受益面。设立“红十字移动服务站”,将红十字文化和救护培训送进辖区学校的课堂,送进社区生活服务站、党建服务站、残疾人之家和商务楼宇。一方面,通过现场咨询、展板宣传、问卷调查、公益授课、发放宣传品等形式,传播红十字理念;另一方面,更为有效的,是在“邻家屋里厢”生活服务站、赵家宅惠民服务中心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里,设立了义务咨询点和高龄老人洗澡前量血压等服务项目,实实在在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深受欢迎。到附近幼儿园开设“幼儿安全急救知识”讲座,指导家长掌握婴幼儿心肺复苏和气道梗阻的应急救护。总站附近的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组织学生分批到总站召开主题班会,学习红十字基础知识和救护技能。
三、强化志愿服务,着力提高社区群众获得感
(一)在红十字为民服务中培育志愿者。以“博爱小东门,情系百姓家”为主题,在红十字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比如,“世界红十字日”举办“红十字会法与我同行——志愿者骑行宣传活动”;连续两年与街道残联联手举办“世界自闭症日”主题活动,关爱自闭症儿童;每年3月1日遗体(器官与角膜)捐献纪念日,组织开展编织生命之花“插花”活动,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并了解遗体捐献的流程。红十字志愿者在总站广场、东门广场、各社区服务点,开展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两年共有700余人参与无偿献血,23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入库,17人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8人已实现捐献。总站成立至今共开展各类志愿主题活动22次,参与人数近千人次。
(二)积极探索志愿者培训与荣誉机制。向志愿者队伍授旗,推行志愿活动积分、优秀志愿者电子墙展示、荣誉墙颁证等,鼓励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核心志愿者和活动志愿者为骨干,分别举办了核心志愿者课程培训8期,开展了博爱小讲座12期,组织参观红十字文化陈列馆、观摩红十字公益课等,不断提升工作者、志愿者对红十字的认知和服务能力。为志愿者展示才艺特长提供舞台,志愿者创作的彰显“博爱小东门”标识、理念、元素的红十字剪纸、红十字拼图、红十字春联深受社区群众的喜爱,也形成了总站特色志愿者活动课程。
(三)大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红十字服务。服务总站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营,设立“黄浦区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点”,为有志于投身红十字志愿服务的青年和大学生提供平台。注重发挥辖区内企业的积极性,上药集团所属上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在赵家宅惠民服务中心开展“关爱生命造福健康”社区健康行活动,为居民带来“六部洗手法”等健康专题讲座和医疗仪器测量体验服务;光明乳业公司到总站开设“牛奶小讲堂”,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受到居民好评。
在小东门街道,红十字服务正从红十字会员、志愿者、困难群众向辖区企事业单位、楼宇白领、在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失独家庭辐射,并综合辐射16个居委红十字小组,已有近5000人次感受红十字服务总站带来的贴心服务。我们将以获得“博爱家园”授牌为契机和动力,胸怀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博大情怀,心系东门美好新家园的建设,坚持开拓创新,务实有为,进一步把红十字工作做深做实做强,让更多的社区群众在红十字服务中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