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红十字会:聚力创新 推动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新实践
时间:2018-09-03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全面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红十字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大局中确立坐标、找准定位,以人道供给侧创新发展为抓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和系统思维探索推动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扎扎实实助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力有效有序推进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红十字会参与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发展,《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会、基金会等示范作用,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功能互补,纲要赋予红十字会系统“一带一路”、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五项任务。
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省委解放思想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要求,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下人道工作新要求和我省人道需求新变化,积极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领导重视。按照总会要求,结合江苏实际,省红十字会党组高度重视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多次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结合“两学一做”、“三解三促”组织机关各支部到基层调研学习,找准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要在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形成江苏做法”的要求。二是创新思路。研究提出“511”核心业务体系建设思路,着力“加强五项重点工作,打造一个平台、建设一批载体”;推进基层社区“四个一百”工程建设,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三是特色示范。“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养老照护”“博爱家园”“博爱青春”“农民健康百村工程”等服务基层工作蓬勃开展,成为有影响的品牌。因地制宜打造更多活跃在群众身边的新时代红十字品牌,及时总结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多做群众需要办、政府想要办、红十字会有能力办的实事好事,努力让红十字事业跟上时代节拍、体现党委政府要求、符合民生期盼。
二、健全机制,加强联动,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能力
近年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工作重心下移、人道资源下沉,积极探索“3+4”模式,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人道传播工作+“4个100工程”,从组织、机制上保证推进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建设,实现红十字元素的广泛渗透、融合、增效,形成了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能力。
(一)依法完善治理结构,为推进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先后出台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做好市县两级红十字会理事会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团省委、省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按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六有”标准:有健全的组织架构、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固定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特色活动、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创建一批组织建设规范、活动特色鲜明、服务平台巩固、会员和志愿者作用发挥良好的模范基层红十字会。无锡、盐城、淮安、泰州等市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已全覆盖。目前,全省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9338个。三是指导按时换届。注重依托换届,加强市、县(市、区)红十字会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建设,推动组织部门进行县级红十字会机关参公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完善红十字会运行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和改进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员构成,提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基层一线代表的比例,注重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中吸引优秀代表加入红十字组织,并做好有换届任务的市县红十字会必须依法设立监事会。目前,全省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全面理顺管理体制,其中有12个设区市、14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建立了党组,1市6县(市、区)红十字会换届并依法设立监事会。四是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市县两级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新入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连续4年举办基层组织负责人能力建设培训班,举办多期专项业务以及普法培训班。各市县两级红十字会也相继举办专兼职干部能力培训班,我省红十字系统干部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建立基层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将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建设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文明乡镇的综合测评和乡镇、街道目标管理考核;将“参加人道万人捐、应急救护培训、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志愿捐献、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和文明创建考评内容;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文明单位(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全省已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红十字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格局。
(二)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建立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新机制。
调整充实江苏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指导市、县建立健全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修订江苏省红十字志愿者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和评比制度,完善对志愿者的保障、培训、管理和表彰机制。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四统一”(统一证件、统一编号、统一服装、统一台账),对骨干志愿者和专业服务队员进行系统培训。推动各地文明办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将参加红十字志愿服务列为志愿服务评比、志愿者星级认定的考评内容。目前,全省共有志愿服务基地1333个、志愿服务队2757支、志愿者184058人。全省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博爱青春”、“农民健康百村工程”志愿服务项目,于2017年2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三)创新“红十字在社区”人道传播方式,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省红十字会坚持推动红十字宣传工作融入党委宣传工作整体布局。省和市红十字会、80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已被列为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三下乡”集中慰问行动组成单位和文明委成员单位,占总数的83%。6个设区市红十字会先后与宣传部门联合行文,将红十字宣传工作列为地方宣传和文明建设内容。全省红十字会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将红十字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基层同志的积极性,特别受到基层社区的欢迎。通过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广泛吸引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在举办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0例、全省首届红十字文艺汇演、“我与红十字”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及征文等活动时,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参与,真正起到了传播红十字声音、讲解好红十字故事、彰显红十字精神的作用。
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社区“四个一百”工程有新作为
省红十字会研究提出“4个100”工程,既是兼顾全省情况的“底线任务”,也是带有实验性的基本目标。鼓励各地主动作为,创造条件推动这4项工作,数量上争取形成规模效应,质量上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的经验做法。目的是通过抓实“4个100”推动基层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争取成为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通过搭建好平台,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和公共服务。
一是高质量完成100万人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任务。自2012年开始,我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已经连续7年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培训100万人。省红十字会着力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完成师资注册管理和星级评定,依托师资建立救护队,强化培训质量,力争“十三五”末,应急救护普及率达到江苏总人口的15%。据统计,至2017年底,全省应急救护普及总数达到1362.44万人,占江苏总人口的17.25%,提前实现了“十三五”提出的目标。
二是丰富100个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工作内容。我省立足107个社区“博爱家园”建设,推进防灾减灾宣传、养老照护服务、应急救护培训、人道项目、人道传播等红十字工作进“博爱家园”,并提出5+X”工作模式(以发展会员+建立志愿者队伍+培育社会组织+围绕核心业务+构建服务阵地+打造地方特色项目)和“八有”(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考核、有标识)工作标准。
三是持续推动100个县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按照“十三五”末县区都建有“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目标,从2016年开始,省级财政投入250万元,持续推动100个县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今年又新建19家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正研究制订应急救护基地有效管理办法,至今全省已建、在建基地(体验馆)69家。
四是深化100个社区红十字养老照护志愿服务工作。建实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并发挥作用,实现年养老照护志愿服务8000户以上,受益老人2万人次,逐步实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依托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台,结合当地“博爱家园”建设,新建100个社区红十字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开展以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为内容的全方位的养老照护服务工作。省红十字会调整300万元彩票公益金,为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深入开展养老照护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至今年6月底,普及养老照护知识19793人,入户志愿服务6435户,服务人数11696人次。
四、加强联系沟通,着力推动理事深入社区开展人道服务工作。
省红十字会始终与理事单位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探索发挥红十字会理事作用的新举措,以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
一是注重加强与理事单位的联系沟通。定期把红十字会工作要点、重大活动开展、筹资和资助使用等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征求并反馈理事意见。注重加强与理事单位的联系沟通,向理事赠阅《中国红十字报》、《博爱》杂志和《江苏红十字报》,通过工作简报、微信平台、红十字报刊,向理事通报全省红十字工作。
二是搭建平台,积极发挥红十字会理事作用。省红十字会始终与理事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团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播电视总台等理事单位与省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实施“农民健康百村工程”,直接服务农民群众近8万人。近几年,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江苏银行、江苏绿溢投资、南京旺旺食品、江苏信达置业等理事单位,通过红十字会平台捐赠款物约1200多万元。恽建新、仇高驰等理事,捐献书法作品,举办义卖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三是重视发挥冠名医疗机构作用。经重新规范,现有冠名医疗机构176家,占全国16%。省红十字会每年组建医疗、救护师资专家组,深入西藏、新疆、云南、陕西、贵州等地,开展义诊和应急救护培训。两年来,共为2200多名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应急救护培训近800余人。
五、几点体会
红十字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我们体会,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方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为红十字会自身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二是要坚持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会。自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好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有关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政府、社会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三是要坚持群众观点,服务困难群众。始终把改善最易受损群体的境况作为红十字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道工作,当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四是要坚持系统思维,推进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全局意识,做好上下对标衔接,加强工作协同,整体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五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按照群团改革工作要求,抓薄弱、补短板,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从人道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人道服务能力和水平。
迈入新时代,当有新作为。江苏省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丰富完善全省红十字系统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举措,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